13066963301

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电子资讯 -全面了解光模块通信产业链!

全面了解光模块通信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4-03-25作者来源:金航标浏览:1187


图片

image.png

在光模块通信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光芯片、电芯片和光器件等供应商。光器件供应商数量较多,国内自主生产比例较高,但光芯片和电芯片的工艺技术门槛较高,研发成本巨大,导致国外大厂主导高端市场份额。

光模块身处中游,属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封装环节。光模块由光芯片、光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印制电路板、结构件等封装而成,是实现电信号和光信号互相转换的核心部件,属于光模块产业链中游的后端垂直整合产品。

光模块下游包括互联网及云计算企业、电信运营商、数据通信和光通信设备商等。其中互联网及云计算企业、电信运营商为光模块最终用户。

image.png

光器件和光芯片是光模块的两大核心部件,成本占比[敏感词]。光器件是光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中占比[敏感词],主要包括TOSA、ROSA及构成TOSA、ROSA的组件,如TO、波分复用器、TO座、TO帽、隔离器、透镜、滤光片等配套件。光芯片包括COC(载体芯片)、LDCHIP(光发射芯片)及PDCHIP(光接收芯片);集成电路芯片包括驱动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及相关器件。

image.png

image.png

光模块可按照传输速率、复用技术、封装方式等进行分类,其中400G及800G光模块主要用QSFP-DD、OSFP封装方式。

image.png

光芯片国内厂商竞争领域集中于25Gb/s以下产品,25Gb/s及以上产品国产化率尚有不足

image.png

 

欧美日国家光芯片厂商具有技术经验先发优势

欧美日国家光芯片厂商具有技术经验先发优势,逐步实现产业闭环,并建立起较高的行业壁垒,拥有可量产25Gb/s速率以上光芯片的技术。国内厂商在芯片制造中对外延技术的掌握尚未成熟,因此高端外延片主要依赖进口,导致发展受限。分速率市场来看,国内厂商目前能够规模量产2.5Gb/s、10Gb/s激光器芯片,25Gb/s激光器芯片仅少部分厂商实现批量发货,50Gb/s、硅光方案大部分厂商仍处于验证试产阶段。

image.png

电芯片国产化率偏低,核心供应厂商仍以海外企业为主

image.png

1.中际旭创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2.光迅科技

光迅科技是全产业链布局的光通信器件供应商,主营光电子器件、模块和子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传统电信领域光通信龙头企业。公司前身为1976年成立的邮电部固体器件研究所,并于2004年改制完成,整体变更为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公司于深交所上市。

image.png

 

 

image.png

3.天孚通信

image.png

image.png

4.源杰科技

image.png

5.新易盛

聚焦光模块十数年,通过收购完善全球化布局。公司成立于2008年,于2011年7月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新易盛,并在同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革。于2016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通过成立全资子公司香港新易盛和美国新易盛完善海外市场布局,并在2022年完成AlpineOptoelectronics100%股权交割。

通过十余载的技术深耕,完善多场景产品布局。目前业务已涵盖数据中心、电信网络(FTTx、LTE和传输)、安全监控以及智能电网等领域。公司于2016年实现100G光模块交付,在2019年实现400G光模块批量出货,目前已具备800G光模块出货能力,是国内少数可实现800G高速率光模块批量交付的企业。

image.png

6.光库科技

image.png


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

算力时代背景下,数据中心成为能耗大户,光模块技术的升级不仅仅是简单的速率翻倍,更需要解决高速率带来的的功耗、成本问题。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为2166亿千瓦时,约为三峡电站同期年发电量1036.49亿千瓦时的2倍;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到27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约3%;根据中国能源报统计,预计2025年该比重将接近5%。

image.png

光模块能耗占据数据中心交换网络能耗比重的40%-50%。根据FibalMall数据显示,数据中心应用中400G光模块能耗为10-12W,800G能耗为15-18W,未来1.6T能耗将是400G的2倍,预计高达20-24W;同时Cisco的数据显示2010-2022光引擎能耗提升约26倍。显而易见,光模块能耗的激增给数据中心的成本端带来巨大压力,解决其能耗问题成为当下光模块技术更新的关键。

1.LPO

LPO(Linear-drive Pluggable Optics,线性驱动可插拔光模块),采用线性驱动技术代替传统DSP(数字信号处理)/CDR(时钟数据回复)芯片,可实现降功耗、压成本的作用,但代价在于拿掉DSP后会导致系统误码率提升,通信距离缩短,因此LPO技术只适合用于短距离的应用场景,例如数据中心机柜到交换机的连接等。

传统DSP可对高速信号在光-电、电-光之间转换后出现的失真问题进行修复,从而降低失真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但功耗大成本高:1)400G光模块中,7nmDSP的功耗约为4W,占整个模块功耗的50%;2)400G光模块中,DSPBOM成本约占20%-40%。LPO技术去除了DSP,将其相关功能集成到设备侧的交换芯片中,只留下具有高线性度的Driver(驱动芯片)和TIA(Trans-ImpedanceAmplifier,跨阻放大器),用于对高速信号进行一定程度传统DSP可对高速信号在光-电、电-光之间转换后出现的失真问题进行修复,从而降低失真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但功耗大成本高:1)400G光模块中,7nmDSP的功耗约为4W,占整个模块功耗的50%;2)400G光模块中,DSPBOM成本约占20%-40%。LPO技术去除了DSP,将其相关功能集成到设备侧的交换芯片中,只留下具有高线性度的Driver(驱动芯片)和TIA(Trans-Impedance Amplifier,跨阻放大器),用于对高速信号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image.png

LPO技术的优势包括:1)低功耗:OFC2023Macom展示出的单通道100G单模800GDR8、多模800GSR8Linear-drive方案中多模功耗节省70%,单模功耗节省50%。根据Macom的数据,具有DSP功能的800G多模光模块的功耗可以超过13W,而采用MacomPuredrive技术的800G多模光模块的功耗不到4W。2)低延迟:没有DSP后处理步骤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减少,Macom的Linear-drive方案中延时可降低75%。3)低成本:800G光模块中去除DSP后系统总成本可降低约8%。4)可热拔插:LPO封装沿用传统热拔插技术,便于后期维护。

image.png

LPO产业发展来看,目前国内布局LPO的厂商包括新易盛、剑桥科技、中际旭创、海信宽带等。高线性度的Driver、TIA芯片主要供应商包括Macom、Semtech、Maxim以及Broadcom。1)新易盛于OFC2023上展出了800GLPO光模块,包括多模和单模应用。2)剑桥科技先后两次收购分别获得了Macom和Lumentum日本公司的部分资产和研发团队,预计23年7-10月首批LPO400G/800G光模块产品可实现小批量供货。3)中际旭创有LPO相关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且已向海外重点客户推出解决方案和送测。

image.png

2.CPO

CPO(Co-packagedoptics,共封装光学),是指将网络交换芯片和光模块共同装配在同一个插槽上,形成芯片和模组的共封装。

与传统可热拔插式技术相比,CPO技术的优势包括:1)低延迟,低功耗:由于光模块和交换芯片在同一个封装内,信号传输路径更短,可以实现更低的延迟。另外光电共封装技术可以减少信号传输的功耗,并提高整体系统的能效。2)高带宽:光电共封装技术支持高速光通信,可以提供更大的数据传输带宽。3)小尺寸:相比传统的光模块和电子芯片分离封装的方式,光电共封装技术可以实现更紧凑的尺寸,有利于在高密度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image.png

CPO发展进程处于起步阶段,算力时代背景下AI对网络速率需求提升,市场空间未来有望突破。LightCounting在2022年12月报告中称,AI对网络速率的需求是目前的10倍以上,在这一背景下,CPO有望将现有可插拔光模块架构的功耗降低50%,将有效解决高速高密度互联传输场景。Yole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CPO市场产生的收入达到约3800万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到26亿美元,2022-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6%。

image.png

3.硅光子技术

硅光子技术是基于硅和硅基衬底材料,利用现有CMOS工艺进行光器件开发和集成的新技术。硅光子技术的核心理念是“以光代电”,即采用激光束代替电子信号传输数据,将光学器件与电子元件整合至一个独立的微芯片中,提升芯片之间的连接速度。

将硅光材料和器件集成在同一硅基衬底上,形成由光调制器、探测器、无源波导器件等组成的集成光子器件。相较磷化铟(InP)等有源材料制作的传统分立器件,硅光光模块无需ROSA(光接收组件)、TOSA(光发射组件)封装,因而硅光器件体积与数量更小、集成度更高。2)低成本:相较于传统的分立式器件,硅光模块的集成度更高,封装与人工成本降低;此外硅基材料成本较低且可以大尺寸制造,意味着硅基芯片成本得以大幅降低。3)兼容成熟CMOS工艺:硅光子技术能利用半导体在超大规模、微小制造和集成化上的成熟工艺积累优势。

image.png

2022-2028年硅基光电子芯片年化复合增速有望实现44%。根据Yole数据,2022年硅基光电子芯片规模约6800万美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亿美元以上,2022-2028年化复合增长率将实现44%,其主要增长动力是用于高速数据中心互联、和对更高吞吐量及更低延迟需求的机器学习的800G可插拔光模块。

image.png

硅光子技术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光芯片设计、SOI衬底、外延片和代工厂,中游为光模块厂商,下游分为数通领域和电信领域。Intel、中际旭创、Coherent、Cisco和Marvell等厂商同时具备PIC设计和模块集成能力,且与下游云厂商和AI等巨头客户保持紧密合作,优势显著,在供应链中的引领作用较为明显。

image.png

海外头部厂商市场份额优势明显,国内厂商处于追赶阶段。竞争格局来看,数通市场中Intel占比处于领先地位,份额高达61%,随后的Cisco、Broadcom分别占比20%和7%。电信市场中,Cisco占据49%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Lumentum和Marvell分别占比30%、18%,电信市场增长主要来自用于长途网络的相干可插拔模块。

image.png

国内光模块厂商相继布局硅光技术领域,未来有望打开市场空间。随着AIGC领域对算力和高速率光模块需求的提升,国内多家厂商如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企业相继布局硅光技术领域,未来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image.png

4.薄膜铌酸锂

电光调制器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从而实现光信号的调制。通常来说,电光调制器有三类,基底分别采用:硅光、磷化铟和铌酸锂材料。其中硅光调制器适用于短程数据通信光模块,磷化铟调制器适用于中长距离光通信网络光模块,铌酸锂适用于100Gbps及以上的长距骨干网和单波100/200Gbps的超高速数据中心。

image.png

三种材料比较对比来看,磷化铟材料成本较高。硅材料在光通信波段具有透明性和高折射率,制备工艺与CMOS兼容,可以制备大规模的硅集成光路,但硅材料不具备电光效应,硅基调制器只能采用热调制或载流子效应调制,从而限制了其速率。铌酸锂具有显著的电光效应,非常适合制作高速电光调制器,但早期并没有合适的工艺可以制备薄膜铌酸锂晶圆,因此铌酸锂调制器只能使用体材料做分立元件,分立的铌酸锂体材料光学器件体积大,工艺与CMOS不兼容,不便于集成。传统铌酸锂调制器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全球仅有富士通、住友和光库科技三家公司可以批量供货。

image.png

薄膜铌酸锂通过“离子切片”方式,从块状的铌酸锂晶体上剥离出铌酸锂薄膜,并键合到附有二氧化硅缓冲层的Si晶片上。相较于其他光电子材料,如磷化铟(成本受限)、硅光(性能功耗受限)、铌酸锂晶体(尺寸受限),薄膜铌酸锂可实现超快电光效应和高集成度光波导,具有大带宽、低功耗、低损耗、小尺寸等优异特性,并可实现大尺寸晶圆规模制造。薄膜铌酸锂调制器是一种基于铌酸锂材料制作的光学调制器,与传统铌酸锂调制器相比,薄膜铌酸锂调制器在器件尺寸、电光带宽和集成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image.png

image.png

薄膜铌酸锂调制器主要在骨干网通信的相干通信端口应用,根据ResearchDive数据预测,2023年全球铌酸锂调制器市场规模将达40.76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65.43亿美元,2022-2030年CAGR将实现6.09%。

image.png

5.算力时代下光模块降本降耗趋势凸显

数据中心的高能耗问题由来已久,算力背景下该问题愈显突出。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预计将达到2,667.92亿千瓦时,占社会总耗电量的3%。在此背景下我国多地区发布了对数据中心能效指标PUE的限制。在工信部印发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要求,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需降低到1.3以下。算力需求提升带动网络带宽成倍提速,数据中心能耗呈指数型增长。根据DigitalInformationWorld发布的[敏感词]报告,数据中心为训练AI模型产生的能耗将为常规云工作的三倍。据咨询机构TiriasResearch建模预测,到2028年数据中心功耗将接近4250MW,比2023年增加212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加上运营成本总额或超760亿美元。

 

image.png 

数据中心的能耗主要体现在IT设备和制冷设备。IT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服务器承载了计算和存储业务,搭载了CPU、内存等硬件。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以及防火墙等。IT设备占数据中心整体的能耗达45%,其次为制冷系统,占比达43%。具体到IT设备,其中服务器类约占50%左右,存储系统约占35%,网络通信设备约占15%。

image.png

数据中心带宽提升,带动高性能交换芯片和高速率光模块的应用。数据中心交换芯片的演变趋势基本处于每两年翻一番的快速增长,25.6T交换芯片用7nm工艺,51.2T则需要选择5nm工艺节点,预计2025年3nm工艺节点可实现,并支持交换芯片实现102.4T的容量。对于光接口而言,25.6T交换芯片对应64个400G光模块,已于2021年实现。2023年随着64个800G模块的推出,支持交换机升级到51.2T。对于102.T的交换容量,则需要1.6T光模块,光口每波长速率达到200G。

image.png

高性能交换芯片和光模块的使用导致网络设备功耗大幅增加。光模块速率的提升带来功耗大幅增加。400G早期功耗为10-12w,预计长期功耗为8-10w,800G功耗约为16w。以英伟达QM9700交换机为例,具有64个400G端口,若满载光模块,单台交换机对应的功耗就高达640w以上。

image.png

交换芯片数据吞吐量提升带动SerDes速率的提升,SerDes功耗也呈上升趋势。SerDes是网络设备的核心器件,负责光模块和网络交换芯片的连接。将交换芯片输出的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再将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在102.4Tbps时代,SerDes速率需要达到224G,芯片SerDes功耗预计会达到300W。受PCB材料工艺的限制,当SerDes速率增加时,为了保障信号的高质量传输,信号传输距离将会相应缩短。当SerDes速率达到224G时,最多只能支持5-6英寸的传输距离,这使得交换芯片和光模块之间的封装距离需要进一步缩短。

综上所述,AI算力的发展导致高性能交换芯片、高速率SerDes及光模块的渗透率加速提升,带来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的功耗大幅提升。设备厂商Cisco的数据显示,2010-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网络交换带宽提升了80倍,背后的代价是交换芯片功耗提升约8倍,光模块功耗提升26倍,交换芯片SerDes功耗提升25倍。

image.png

除了网络设备功耗大幅提升,服务器的散热功耗也非常可观。根据CCID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中,约有43%是用于IT设备的散热,基本与45%的IT设备自身的能耗持平。服务器散热需求带动液冷行业的发展。引入液冷,可以降低数据中心能近90%的散热能耗。数据中心整体能耗,则可下降近36%。

在光模块降本降耗的发展趋势下,行业围绕驱动器、调制器、激光器以及电接口四个方面去降低功耗。

1711336174051.jpg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网络ittbank,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航标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友情链接: 站点地图 Kinghelm 金航标官网 萨科微slkor英文站萨科微slkor网站地图iCEasy元器件商城儿童电话手表网络货运平台蓝牙模块高清视频会议撬装加油SRAM
Node.insertBefore(hm, s); })();